初中教育教学课题:《合作教育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作者:佚名 来源:《合作教育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4日 点击数:
我们的调查分析表明,50%以上的学生喜欢生生合作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选择“与同学讨论”的占51.9%;学习中遇到问题喜欢“找同学帮助”的占50.5%;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时,占70.8%的学生能主动与同学合作。合作讨论式结构是由教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其程序为“指导学习→提出问题→开展讨论→点拨小结→反馈练习”。
政治、历史等学科可采用这种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则是问题的主要设计者,解决问题的引导者。
⑶尝试式
这种结构,突出学生尝试,让学生在自觉训练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其程序为“提出目标→自习材料→尝试练习→教师点拨→再次练习。
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如中学的数学、物理和化学、自然等学科可采用这种模式。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学生可真正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则是指点迷津。
⑷情境式
这种学习结构突出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各种手段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其程序为“创设情境→组织会话→归纳小结→反馈练习”。
英语学科一般宜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独立地参与教学。
二强化人际互助,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
建立课堂上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将课堂教学形式从统一的全班教学为主转向全班教学、小组教学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的合理组合,在这里尤其要重视小群体内部与小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性质。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几乎都发生于学生同伴群体相互作用的情境中。学生同伴群体若能建立起一种互助的合作关系,既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又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采用的方法可有:
⑴改变座位编排形式,从传统的“秧田式”,根据教学需要,或围成半圆形,或组成马蹄形,或前后组成“蜂音组”等。
⑵采用讨论、竞赛、辩论等形式,交流各自看法,相互启发。
⑶让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师生换位。
⑷组织学习互助组,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