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题研究:《未成年人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人文精神的形成是未成年人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是在儿童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人文精神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主动、整体建构的过程,也是个性化和社会化统一的过程。本课题期望致力于研究未成年人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及具体策略,通过学校生活中教育环境、活动方式、教育评价的意义重构和具体改善,建构起未成年人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体系,使人文精神回归并引领人的现实生活,以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成长,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
(二)核心概念界定
1.什么是人文精神?
我们翻阅了大量文献,发现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界说,我们综合不同学术专著的理解,认为“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具有不同的内涵。
第一,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的相容性,“关怀的中心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价值的实现”[5][5]。
第二,人文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才模式、审美情趣,亦即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6][6]。
第三,人文精神,“概括地说,就是把对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强调通过人的文化说明和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7][7]。
第四,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为’状态的一种本事”。宽广的人文精神至少有四个侧面必须注意:一个是个人,一个是群体,一个是自然,一个是“天道”,它体现在人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态度上,体现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上[8][8]。
第五,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它包括对人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自我实现的执着,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