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题研究:《未成年人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我们的课题研究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进一步的探索:

1)理念引导。

一个学校应当要有自己的办学文化,要努力提炼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的理念,并运用这些理念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我们已经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过总结与提升,并且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认同。

⑴让理念看得见:

①建设校园环境。让理念通过标语、书画、橱窗等尽可能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表达出来。努力地让墙壁说话、树木吐情。

②充分发挥学校宣传媒体的作用。在广播、电视、校园网站与报刊中不断宣传、渗透理念,让人文的理念象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里。

③不断地搜集、整理并大力宣传体现以上理念的人文案例。通过教育的事实将理念展现在师生面前。

⑵让理念在发展中。

①多些孩子的声音。努力地营造一种氛围,建构一种机制,让校园里到处都是孩子的声音。让成人文化和儿童文化同生共长,相互融合。

②多些对话的平台。尽可能充分、合理地营造学生与学校、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平台,形成互相信赖的舆论氛围,构建通畅友好的沟通渠道,使得孩子的声音能真实地、自然地、充分地表达出来,在这方面需多积累案例。

2、形象塑造。

在提出这个课题研究的一开始,我们就通过广泛的讨论,形成了华士实验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应有的形象标准。通过理想形象的树立,唤起师生心中积极的追求。

⑴加强师生形象宣传,不断地发现老师和同学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与师生形象结合起来,在学校树立榜样。不求全面,只要有一方面突出,就能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激励。

⑵组织人员进行探讨:通过对一些学生行为举止的观察、分析与概括,总结出几条表现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及其外在行为表现。

3、制度创新。

树立形象,引导认识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他们是否是生活在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中,这就需要反思我们学校教育自身的管理制度,进行制度上的创新。我校在管理制度上面进行过一定意义上的创新,努力地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体现人文性,不断地实现让人人都享受一份爱,人人都得到尊重,人人都享有机会,人人都有所追求,人人都获得成功的理想追求。我们的思考是:

⑴作为一种制度,它应当具有明确性、持续性、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我们要通过实施、比较,让这些措施更加明确和具体,更具有持续性。

⑵很多时候,制度起着约束的作用。我们在体现制度约束性的过程中,也要兼顾它的人文性。我们要通过案例对照和调研分析等方式寻找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规律。

⑶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还要注意有选择地强化与弱化原有规章制度,并根据学生道德状况,不断形成新的内容,使其更有益于促进学生道德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