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题研究:《未成年人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我们设计课题实施方案,但只是提出一些研究的重点方向,对研究内容不作明确具体和硬性的规定。把研究的时空还给教师,充分激发教师研究自己课题的积极性,扩大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参与面。注重预设,但更关注生成。

3.以案例研究为主。

本课题研究的指向,并非要寻找一种“普适性”的规律,提供一整套可供人学习、借鉴、模仿的规则、技术和操作方法,而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地反思与创造,形成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创造、剖析与交流,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同时,启发教师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唤起教师的教育自觉,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

五、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及阶段性任务

(一)预定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未成年人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探索未成年人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策略和途径,构建符合本校特色的未成年人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体系,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的人文精神,促进他们实现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同时树立教师人文教育观,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纵深化、人性化、创新化发展。

(二)重点研究方向

未成年人人文精神的发展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在前文所述人文精神中,只有先实现自我人格的发展,学会与人共处,才能引导个体将社会利益于个体利益融为一体,达到自我实现和利他社会的统一,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因此,我们根据素质教育的总要求,依据未成年人年龄特点及个性心理发展的规律,结合本校实际,实施人文教育,重点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我与他人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具体如下:

1      探索未成年人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策略、途径,构建符合本校特色的未成年人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2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未成年人人文精神培养中的影响

3      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在未成年人人文精神培养过程中落实

4      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化研究对未成年人人文精神培养的推动

5      人文管理制度对中小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促进作用

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思考与探索:

1.营造精神家园的环境:

建设具有人文特性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其中得到感染和熏陶,应是人文精神培养的基本途径。理想的校园文化应是怎样的呢?我们提出了“要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这一办学理想,怎样才能转化成现实呢?我们所赋予的精神家园的内涵又是怎样影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呢?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