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申报
自我反思实际上就是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实现自我评价能力再提高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借助以下两种途径和方式,学生可以开展切实、深入的自我反思。
(1)周记法,亦即引导学生记周记。教师可让学生先在周记中真实再现每周的活动和感受,分析当前的进步与不足,进而对本周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做出恰当地自我评价。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教师还可对学生的周记进行批阅和再评价,在评价中多给予鼓励、支持,以保持学生自我评价的兴趣。(2)档案袋评定法。“档案袋评定是一种广泛被采纳的评定方式,它是以文件的形式记录学生的进步”。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向档案袋中存入多样化的材料,比如学生的爱好、特长、情感、道德、学习情况、人际关系评价等等。然后要求他们依据档案袋中的材料评价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质量,提出改进思路和措施。
2、运用自我评价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从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况和心理障碍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入手,找出目前高中数学学习提高收效偏低的部分因素,认为客观因素的影响力在高中阶段相对有限,调动学生主观因素的积极调节性,将使提高兴趣提高成绩更有成效。运用自我评价,更大程度地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将自我评价化作可操作的具体形式,初探拟设计成数学周记和自我评价跟进表的形式反馈,使之成为真正的有效手段。
一、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况和心理障碍
目前高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情况和心理障碍。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兴奋灶,增进其学习的效率。那么学生们如何看待学习的?他们对此的兴趣有多高?据调查的数据显示,约 59%的学生表示对学习有兴趣,27 %对学习有无兴趣不确定,而表示无兴趣的只占 14%。可见,大多数学生仍然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我们再看看这部分表示不确定和无兴趣的学生,主要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所致呢?从调查统计分析,除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方面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很大之外,还有一个紧次其后的数据不可轻视——
“只以成绩论成败,从不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努力过,很少关注学生有哪些发展”,选择了这方面影响因素的占了 50%左右。诚然,以往从教师的角度入手,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专业能力、敬业精神,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确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不管怎
么说,这些做法都是从调整客观因素进行影响。针对高中的学习,其科学理论性和抽象性比初中明显增强,客观因素的影响力愈显相对的有限。因此,调动学生主观因素的积极能动性,将使提高兴趣提高成绩更有成效,也就是说,我们要创设条件、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自主调节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看到,学得懂学得好的学生往往越学越觉得有趣,而那些付出努力可是成绩总不能提高的学生会觉得越学越累,提不起兴趣,甚而选择了放弃。这是因为,明白、懂是兴趣产生的起点,而学生对自己的努力是否肯定及是否受到关注,则是学习兴趣产生的催化剂。总之,对学生个体自身学习情况的纵向发展的关注是培养兴趣影响学习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一直以来“以成绩论英雄”的学习模式,和高中学生基已成定格的学习方式,往往令很多学生在高中的学习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在这个转折时候,处理不当很容易不自觉地形成扭曲的不正常的求学心态。主要表现有:依赖心理,期望教师对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分门别类,习惯于一步步地模仿硬套;急躁心理,贪多求快,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急功近利,忽视对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定势心理;重结论心理,偏重结论而忽视过程,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有对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学习过程”,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些不正常的学习心理,成了高中学生们养成良好科学求学态度的心理障碍。并且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自我评价是一种有效手段
自我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因素,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消除学习的心理障碍。我们已经知道,仅仅依靠改变教师的做法是不够的,一定要调动学生的主观影响因素。教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创设操作平台去让学生发挥这种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主观影响效应,再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达到提高成绩提高能力的目的。自我评价应当是这样一种有效手段。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得好不好兴趣的影响作用很大,但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评价因素就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今天我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谈学习,不只是知识的运用,思维方法、心理思维的提高也是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心理可能碰到障碍,要跳过去的人还是学生自己。通过自我评价,老师可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心理障碍,把握各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沟通(口头的或书面的),可以令学生真实感受到他的努力的确在受到关注,不再轻易放弃,逐渐恢复或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一旦让学生产生要学习的兴趣,学生
便会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全神贯注,比较迅速地掌握所学的一切。这里想再着重的一点就是:进行沟通时应多针对学习过程,学习习惯,思维乐趣,而不是以成绩或做题对错结果而言,否则又会与“以成绩论天下”无异了。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评价内容方面主张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与态度。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设自我评价、反思的条件、机会,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帮助学生通过评价认识到其不足,通过评价树立其信心,通过评价改进其学习方法。这是自我评价的目的所在。
可惜一贯以来,我们的评价中都不太重视形成性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形式恰好有助于弥补这方面的欠缺,它相对地侧重个体自我发展过程评价,同时就像一个对话窗口,让老师尽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努力程度,再作出有针对的点评和引导。自我评价这
种手段的特点是主观性较强,如果比作试题,那么它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型试题。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有限,也不一致,所以创设条件只是一个有利的读写窗口,教师的适时点评与鼓励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它用以指引学生能向着正确的
自我调节的方向,不让自评迷失方向或流于形式。
另一方面,只有完善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是让学生养成自觉进行阶段性总结习惯的很好方式。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普通高中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研究报告
- 下一篇: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基本原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