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申报
2.传统地理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长期以来,我国地理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地理教学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锻炼;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的现象基本上没有改变;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引导学生死读课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课程考试分数定优劣等。这些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直接或间接扼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另外,功课负担太重也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为适应未来知识经济,地理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二、研究教学过程,转变教育观念
1.重新认识教学方法与过程。地理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地理教学目的和任务,在师生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地理教授方法与地理学习方法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好教学的主客体关系、教的规律与学的规律关系及智力因素培养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方面的关系。地理教学中,既要发挥地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地理的认识过程。教师依据一定的地理教育目的和特定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学生根据社会要求,从成材的愿望出发,积极主动地获取地理知识,形成地理能力和塑造素质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围着学生转;或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都是片面的。教与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目前,地理教育多重视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法上“填鸭式”,教学进度上“齐步走”。因此,地理教育必须树立现代的教学观,既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又要确立学生的认识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
2.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即如何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代之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真正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则在教学工作指导思想上,要真正确立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尊重,不要求学生如何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而要求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启迪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从地理学的知识体系出发,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去实施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才能走出地理教育的低谷。
三、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我国的传统教育历来注重于逻辑推理与论证的教学,而西方国家则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教学。因而我国学生逻辑推理论证的技能较强,但创造能力较弱,鉴于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一方面仍要继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却要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古往今来,许多新发现、新理论,都是首先产生于科学家的直觉。例如:我国著名地质学家谢家荣,在淮河流域冲积平原上意外地发现了距今约3亿年前的石炭纪标准化石,因石炭纪是重要成煤时期,他就凭直觉推断,石炭纪地层有可能延伸到冲积平原之下,从而发现了著名的八公山煤田。又如: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经过观察彗星,发现其中的一颗出现于1681~1682年,而它的表现特征与1607年开普勒观察到的彗星和1531年阿皮廷观察到的彗星的特征极其相似,于是他预言这些彗星是同一颗,并将于1758年或1759年再度出现,而后确实被证明是正确的。再如:魏格纳在看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是对应的,由此认为两岸的陆地是因破裂而分开的,而这一凭直觉产生的想法,最终促使了大陆漂移说的诞生。
直觉思维往往是凭个人掌握的知识和以往的经验,直接进行判断和猜测,没有经过严格的逻辑程序,是一种敏捷的观察力、迅速的判断力,对问题作出试探性的回答,然后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再加以证明。所以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直觉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特别是知识的结构,扩大知识视野,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凭直觉尝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给予适当指导。
2.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集中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传统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组织、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而发散思维是无规范、无方向、无数量、无任何限制,任其自由发挥,对问题可多方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集中思维是创新和改革的基础,而发散思维却是创新和改革的核心。有的创造学家甚至认为,人与人之间创造性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发散思维水平的高低。当前我国教学中,比较注重的是集中思维培养,多数学生都形成了集中思维习惯,但仅有集中思维的能力是不平衡的,这样的学生较难成为有较好创新素质的人才。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同时也应注重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针对一些知识点设计“扩散性问题”,在课堂上以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学生与老师之间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其发散思维,诱发其创新潜能。例如:在学习有关环境问题时,设计如下几个“扩散性问题”:人类破坏森林,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近年来,根据若干科学家的测算,现在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向,这种趋向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呢?怎样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学生充分敞开思路,先不考虑想出来的合不合实际,可不可行。只有这样,思维才可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散,许多暂时不为人理解的有价值的智慧的火花,才不致被湮灭。
四、一些值得重视的教学方法
1.研究性学习方式。采用课题研究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以开放性教育与主体性学习的角度来组织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具体方案之中,改变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方法、能力、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价值,并通过信息的搜集、实验、调查、设计方案、成果的发布等活动,更好地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及思维方式去了解、观察、分析、归纳自然和社会现象,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研究性学习可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结合各自的现有基础和能力,组成若干个研究小组对具体的内容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与小组成员协商如何进行方案设计,互相交流实验的步骤、学科知识的概念意义,对结果进行辩论。
2.开展探索性实践活动方式。地理学研究范围广阔,涉及面广。但课本容量有限,不能穷尽全部。尤其是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依靠课堂、教材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与创造欲望。因此,必须通过开展丰富的主题性、探索性、研究性的地理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接触新思维、新知识、新方法,锻炼自己的地理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为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素材。
3.挖掘教学内容方式。地理学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史,如地理新大陆的发现,地理板块漂移学说等。在教学中适时渗透地理学史的教学,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可以让学生明白科学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创新,科学发现过程就是创新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同时,要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适时引入与地理教学活动有关的最新地理成就,介绍学科新动向,让学生接受有关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信息,引导他们去探索更新的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创新永无止境。
4.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能使课本中的二维静态平面图形变成三维的实体动感形态,还能通过模拟、局部放大或缩小、时间拉长或缩短、过程演示等手段,把学生不易掌握的宏观地理事物和微观地理现象,以及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生动、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想象、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能动、适时的启迪。
创造性人才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健全的高尚人格,必须具备献身科学、献身人类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具备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勇敢精神,且求知欲旺、兴趣广泛、勇于探索。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全,求活,求异,求新,促使学生的创造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使他们成为符合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7、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
创新意识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在面对新世纪挑战的时候,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也不是刻苦的精神,而是创新的能力,通俗地讲,也就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能培养出问鼎诺贝尔奖的天才,也为了能在新时代涌现出可以使中国走向富强的一代有为的科技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作为一种变革,而不仅仅是一种调整,转变观念,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引进和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是当务之急。创新能力不是知识,而是需要不断培养和完善的一种素养。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但不是全部。在对大量杰出人才进行研究后发现,创新通常来自于三种情况:一是在对某一领域充分研究以后,得出结论。就如淘金,翻开所有的地方,去掉泥沙,就有收获。通常基础科学的发展,需要一批人勤勤恳恳地工作。由于以前在基础教育方面,偏重理论,所以我们并不缺这方面的人才,中国的理论工作者遍布全世界。二是两类学科的边缘相交而结出硕果,犹如火柴和火柴盒的擦碰。象医疗器械的发展,基因工程,这类发现或发明出现在掌握了一科的知识,同时又涉猎于另一领域的情况下,在这一点上,由于高考的压力,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压制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使他们丧失了扩大知识面的最好时机,从而导致中国人失去引导新技术、带动新潮流的机会。三是由于对某事物的不满或对高效率的渴望而从事的变革。“科学是懒人创造的”,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懒人”决不是闭门造车,他肯定是一位实践者。就如同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瓦特发明蒸汽机。更快,更好,更强成为创新的动力。总结这几点可以看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应具备的几个条件是是: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新事物的兴趣,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强烈的改变现状的动机。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创新人才还必须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而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让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将学习作为一种活动而不是任务,去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在新世纪,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识时务”地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语文科如何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呢?“构建充满活力的开放的课堂教学,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新人”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教师精心地设计整个课堂教学,而往往出现“费时多而收获少”的状况。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真正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积极的创造能力,这仍是我们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实践。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实施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创设出良好的环境,就会让人类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又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老师能否提供自由、民主、合作和谐、相互尊重的气氛,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尽可能地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研讨班级问题,给学生充分自由表达意见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变“客体”为“主体”,让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从事班级管理,使学生乐观而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给予空间,构建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
自主思考,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乏精妙的思维火花的闪现。丰富的想象是他们年龄段的优势与财富,但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这种睿智,这种精彩,往往被我们教师的需求在不经意中无情地扼杀了,久而久之,学生便在教学中呈现出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答案就有什么样的答案,成为教师的附庸,除此之外,学生什么也没有。在我们大力倡导学生个性张扬,并善于自我表现时,我们同时也希望学生拥有全新的思维角度,因为我们的教育和教学要在不断增强自我,发现自我,形成自我中,打造一个优秀的自我。在形成学生独特的思维角度的过程中,我们教育者要善于鼓励想不同,说不同,做不同,达到殊途同归,并加深提炼、升华。我们要在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活动中积极挖掘学生的所不知、所不想、所不做,寻找别人尚未发现的领域,并逐步建构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要学会放飞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让学生会追溯、发散,让学生在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思考,不断寻找,有机地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分析,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获得成功体验,不断激励自己,认识自己,为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实践。
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创造力,才能进行创造性教学,即“言传声教”。教师在课外应参阅各种资料,博览群书,丰富自身知识,积累资料,建立自己的题库、书库、课件库。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教师课余应多钻研教材,运用电教、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探索积极主动的教学方法。
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巳。只要广大教师努力学习,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把握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创新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总之,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互补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开放的课堂教学,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新人”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我们的教学应当按照新课程改革来培养我们的学生,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课堂应该具备这些特点: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予空间;二、构建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三、创设情境,放手让学生提问;四、反思探究,提高创新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普通高中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研究报告
- 下一篇: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基本原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