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问题教学法最先是由原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后来经有关专家补充完善,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已确立的科学结论最优化的结合起来。问题教学法以当代思维科学为依据,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问题解决方式可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合作研究式,自主探究式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促进者、合作者和鼓励者,教师和学生构成一个“基于问题学习”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学习共同体”,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共同成长。这便是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效应。
概念界定:
1、问题:问题是指个体面临一个不易达到的目标情境,即通过目标的途径中存在障碍,我们称之为遇到了问题。问题一般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问题的新颖性,在此之前,学生没有遇到过。它没有现成的类型可套,更没有现成的解法可搬。二是问题的挑战性,它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既有联系又有距离。问题的挑战性,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愤悱状态。问题的这两个特点,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热情,又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2、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学习,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本教学方式的三个基本特征:(1)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即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讲解过程,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把教学目标问题化。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2)以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为重点。(3)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为关键。即教师是学习过程中问题性情境的创设者,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
3、教学策略: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所体现的教学思想。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