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佚名 来源:《小学数学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31日 点击数:
一现实生活中。学生在“自主购物——算算要多少钱”、“帮助作答——告诉原价是多少”的过程中主动调用旧知解决问题;接着通过交流思维过程和计算方法提炼出百分数三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实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同化;最后将“降价”、“折扣”等知识渗透在“请你参谋——哪家商店最优惠”、“请你策划——当回总经理”的的创造性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新知,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在这里,学生不是在学教材“给定的知识”,而是在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不是在教“数学知识”,而是就“购物问题”与学生作一次深入的“对话”,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灵动、鲜活、富有现实意义。
“任务驱动”模式。“任务驱动”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模式常用于练习课和复习课,它的一般流程是:组织交流、提炼问题——同伴互助、解答问题——深入探究、解决新问题——。在这里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而这些任务又是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资源,基于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资源共享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独立探索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了强化。
如在比例尺意义的练习课上,我为学生提供了一张礼嘉镇地图,让学生说说根据地图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面对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学生提出了许多实际问题。教师首先组织同伴互助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提炼出有一定难度且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如①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②礼嘉中学到礼嘉小学的实际距离是多少?③礼嘉镇文化站在礼嘉小学的什么位置?④我家离学校有多远?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综合应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更涉及到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操作能力及生活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一次颇具挑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交流汇报则成为他们展示自我实力和资源共享的舞台。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