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重点高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管理机制的研究”研究报告
管理体制项目分解后,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特长认领1-2项责任人栏内的管
理内容,然后由班主任统一协调平衡,使各项工作一一落实到人。在落实好管理项目后,各责任人均需制定出所任工作之目标及实施注意点以备案。同时,每天有一名值日班长(班级学生轮流担任),负责监测和管理上述九大组的常规检查工作,以班级日志记录的形式及时反馈给班主任。
3、系列活动经常化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工作的载体,也是德育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我校十分注重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针对不同活动,运用灵活多样的德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寓德育于活动中,注重让学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
(1)第二课堂活动
江总书记曾经指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艺术作品鼓舞人”,我们认为展示学生中自己的优秀艺术作品具有更大的自我教育力。为此,我校共成立了管弦队、舞蹈队、合唱队、陶艺队、文学社、记者团、科技队等二十多个社团,每周安排两课时组织全体学生参加活动课或研究性课程,每年定期举行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常规活动和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各类征文、演讲、辩论赛、知识竞赛、摄影展等活动。如我们举行“迎澳门回归”演讲、征文比赛,“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征文演讲、诗朗诵、党史知识竞赛活动,“新世纪新形象”中学生形象设计大赛等等,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自主体验,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发展的德育过程,获得显著的成绩。
(2)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的班集体成员的自我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渠道。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惟行为表现的班团活动,以老师设计、导演为主的多,学生只是“演员”、“道具”,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中,少数学生表演,多数学生观看;活动内容注重形式多,触及学生心灵少,为此我们制定了班团课的“一个四自”原则,“一个”即每周主题班团会确定一个主题,主题的确定有常规性主题班会、系列性主题班会、随机性主题班会。常规性主题班会:即针对学生的现实思想,有的放矢地进行行规养成教育。系列性主题班会:即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学生进行成人教育、生理健康教育;结合传统节日、特殊纪念日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随机性主题班会:即针对国内外的形势和学校班内的大事,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四自”即“自己设计、自己准备、自己主持、自己总结”,按照这一原则,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搞,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机给予点拔和辅导;学生在参与班团会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使学生通过主题班会接受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取得了良好的德育实效。
(3)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还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直接的道德体验和成功体验的机会。我们通过学军、学农、学工常规活动及社会考查、参观访问活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把学生带出了校园的象牙塔,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德育工作由学校灌输教育转变为学生自主的感知体悟,强化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炼、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精神需要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写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和体会,多篇在市、县级刊物上发表。特别是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德育基地,开展一系列社区志愿活动。如每班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他们自定小队名称,自选小队组长,开展“三定”(定人、定时、定点)服务,并由专门记录予以考核评比。在暑期中我们开展“见习居委干部”活动,由自荐和选举方式产生若干干部赴基层居委进行见习活动,这些小干部充分发挥自主精神,为居委出谋划策,精心设计各种宣传、文艺活动,获得社区的一致好评,我校有两名学生和一名教师获2000年暑期“优秀见习居委干部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