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围绕研究专题,对活动开展进行观察、座谈、收集、综合、分类,以此概括出具有代表意义的观点和经验。

 

2、经验总结法:我们从实践和研究中获取良好的实际效果,并注意总结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的经验和理论。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认真观察活动现象,仔细分析形成现象的原因,提出假设,通过论证,提炼出有益的经验。

 

4、个案研究法:有组织、有目的地根据研究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采取跟踪、了解、分析和指导等方法。对活动的个别案例进行深入地研究。

 

第二部分   课题的实践研究与案例述评

 

一、课程实施校本格局的构建研究

 

(一)实施的两种形式:课程形态与学习方式形态

 

有专家指出,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式。借鉴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也主要有两条途径,即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形态。如美国单独与融合两种形式并存,有些学校单独开设了类似“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课程融合与否关键在于学生和教师有无自然探究、研究性学习的习惯。而且,“研究性学习”应作为一种思想和理念,一种学习习惯真正渗透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如果不重视教育观念的改变,不注意由技术取向到文化取向的转变,而只把新课程嵌入旧课程课程结构之中,被称之为“驯兽型”教育的课程就仍然统治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空间。“研究性学习”课程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科教学仍沿用以前的完全接受式教学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宗旨就会受到损害,也就必然流于形式。因此,一方面认真实施教育部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单独开出研究性学习课程;另一方面借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之机,加强了对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向学科教学渗透的研究。

 

1、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的操作与管理

 

目前,我们学校高一、高二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分别安排在周一、周四下午的第二、三节和课外活动时间,各三课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程序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进入问题情景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并且这三个阶段相互交叉和相互推进。从实施层面上看,我们习惯按时间段管理可能更便于操作一些。我校以一个学年为相对完整的活动时间单位。

 

1)课程操作流程及“情景模拟——典型示范——全面推广——反馈矫正”模式

 

学生

 

从课外获取信息或从学校的选题指南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筛选、加工,分析研究,形成成果

 

 

 

指导师

 

  在课内提供课题研究背景资料,然后结合学生选题进行分析,方法指导,组织论证交流,进行督促指导,最后组织评价交流

 

选题

 

确定课题

 

设计方案

 

开展研究

 

成果答辩

 

聘请、咨询、反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