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既然作为一门课程,就必须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基本模式。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修改,目前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操作的基本流程如下:
指导、检查、协调
在开题论证和结题答辩阶段,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管理中运用情景模拟——典型示范——全面推广——反馈矫正的模式。具体如下:
【开题论证阶段】
在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四、五周,我们组织了课题论证会。整个操作过程为:开题报告模拟→课题论证观摩活动→分班课题论证→部分课题再论证。主要论证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等。
开题报告模拟 我们于论证观摩活动的前一周挑选了13个课题小组进行开题报告模拟,从中挑选4~5个“预研究”做得比较充分、优秀的课题小组,为全校观摩活动做准备。
课题论证观摩活动 根据学生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的不同,活动分两次进行。分别于十四周星期三、四下午,由学生进行主持,聘请五位教师担任评委。每次安排2~3个课题进行论证,上台论证的课题研究内容兼顾文理。主要程序是课题组成员上台,由其中一名成员代表课题组做10~15分钟的开题陈述报告,然后评委和台下的学生对其研究的课题进行提问,课题组的同学共同参与回答提出的问题,时间为5分钟,最后评审小组讨论,由评审组组长对其课题方案、陈述报告、答辩等作点评,并决定课题是否通过论证。从后来分班课题论证会上看,这样的观摩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分班课题论证 在当周的星期六下午,我们统一策划,组织了分班课题论证会。每班三位评委,兼顾文理,班主任担任评审组组长,由各班自行推选主持人主持班级里的课题论证会。大部分课题通过了论证,也有少部分没有通过。
部分课题再论证 对于还不能通过论证的课题,我们从不马虎了事。我们督促其对课题研究方向进行调整,对课题研究步骤进行补充修改。我们于十五周星期三下午对这些课题进行再次论证。活动的形式与上一次的课题论证会一样。
【结题答辩阶段】
在学年的第二学期第十三、十四周,我们组织了课题研究成果答辩活动。整个操作程序为模拟答辩→研究性学习学生论坛(答辩观摩活动)→分班结题答辩。
模拟答辩 我们分别于十三周星期日、二挑选了11个课题小组进行了两次结题答辩模拟,并邀请班主任参加,给每个课题组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我们从中挑选了4个优秀课题小组参加学生论坛。
研究性学习学生论坛(答辩观摩活动) 第十三周星期六,我们精心策划,组织了首届研究性学习学生论坛。论坛由学生主持,五位老师组成评审组,我们邀请了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以及县农业局植保站、县图书馆等支持单位的领导到场观摩。主要程序是课题组成员上台,由其中一名成员代表课题组做10~15分钟的结题陈述报告,另一名成员同时演示多媒体课件,然后评委和台下的学生对其研究的课题进行提问,课题组的同学共同参与回答提出的问题,时间为5分钟,最后评审小组讨论,由评审组组长对其结题陈述、答辩等作点评,并决定课题是否通过答辩。县教育局教科所林贤奎所长为论坛作了专家点评,对我校研究性学习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论坛气氛隆重而热烈,整个过程通过学校闭路电视向全校直播,收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分班结题答辩 第十四周星期二下午,我们组织了分班结题答辩。每班三位评委,班主任担任评审组组长,由各班自行推选主持人主持班级的结题答辩会。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