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自能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主要围绕目标,运作“‘自我实现’——‘管理激励’”机制。

 

1、建立自我实现的信念系统,鼓励教师坚信自能发展的成功。一是本身内在的条件和潜质系统,教师要坚信之而发挥其作用,要提高其素质而升华对它们的信度,使自我的发展力量始终涌动在生命深处而永不衰竭。二是时代发展的状况和特性系统,教师要确信时代愈是高速发展,愈是给人带来挑战、机遇和创新空间,因而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机遇和创新空间,找到挑战高地和自我的辉煌点;三是教育对象的可发展性和能动性系统,教师要相信对象的发展前景,从而以自我生命的催化剂注入教育对象的生命,催发其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动性。

 

2、确立自我实现的目标系统,要求教师以升华内在精神的“功能目标”,实现在创造社会价值中获得主体价值的“理想目标”(或“社会价值目标”)。

 

3、采取“自我教育练内功”的方式,以本身为实践对象建构自我和提高自我;采取在教育实践中寻求自我实现的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自我的提高;并结合教育实践,开发了激励教师珍惜光阴,积极参与自身高尚职业劳动的《惜时自励歌》;警醒教师走出因循守旧的心态圈子,迎接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变化和发展的《忧患自警歌》;养成教师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支持人格力量的《省身自思歌》;促进教师反思教育实践,明弊明利促改,逐步完善自我的《反思自戒歌》。

 

4、运用管理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自我实现。管理激励机制主要表现为:①目标激励;②过程激励;③制度激励;④榜样激励;⑤奖励激励;⑥考评激励;⑦情感激励等等。

 

5、运用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决策,引领教师自我实现的方向。要求教师把学生作为差异性群体,研究每个人的发展因素,把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能力根据教育对象的个性而“个别化”,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发展的教育意图。

 

6、运用学校、管理者和学生发展的互动机制,促进教师自我实现。通过机制的运作,让教师把管理者的发展作为自我发展的榜样和诱因,把学生的发展要求作为自我发展的动力和内容,把学校特定文化资源作为自我发展的条件,实现自我发展的和谐性。

 

(见《“普通高中教师自能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报告》)

 

(三)学生自能发展的操作

 

主要根据目标要求运作“‘主体性自我实践’——‘诱导教育’”机制。

 

1、实施教育性与实践性相融合,学科知识与生命活动相链接的策略,构建发展的平台。一是坚持理性教育观与实践教育观的融合,形成理想人全面发展的渠道;二是坚持学科课堂与社会生活课堂接轨,让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问题经过实践活动的整合、沟通、流转而生成主体发展的智慧;三是坚持学科学习向心灵实践内化和转化,使学习成为主体探究、归纳、反思、领悟、体验和经验重组的实践过程。

 

2、建设校本课程,形成主体性自我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一是在学科学习方面,探索“学科能力实践”课程方案,让知识学习变为学生的“能力性”实践。并编写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学案》,为各科学习提供指导性方案。

 

二是在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转化方面,开发了“社会生活能力实践”课程。编著了《走进自能发展的实践》,以此作为校本课程教材。教材设置的课程是:参与型实践课,选择型实践课、设计型实践课、研究性实践课、合作型实践课、挫折教育课、反思型实践课、体验型实践课。这八种实践型课程所要培养的能力因素虽不足以反映人的全部能力,却可描绘人一生发展的曲线,是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

 

3、加强“诱导教育”,促进学生的主体性自我实践。

 

①“唤醒”每个学生自能发展的潜能。例如:用榜样的力量唤醒比较心理;用环境激励法唤醒忧患意识;用回顾总结法唤醒反思心理;用鼓励唤醒成功感;用差异法唤醒个性意识,等等。

 

②“引导”每个学生自觉能动地发展自我。这就是:给予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占领;给予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利用;给予权利,让学生自己去把握;给予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抓住;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题目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现象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习的群体让学生自己去组合;实践中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去处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