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自能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四)“自能发展”策略

 

1、改革教育观念,指导自能发展

 

在教育层面:改注重用社会的共性标准塑造人为重视从人的属性出发育人,健全人格,张扬个性;改把学生纳入教师的世界进行“教”为教师进入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心灵世界进行“导”,让学生在自我教育的实践中发挥主体、实现主体;改教育主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因素规范其行为为主要针对学生的发展因素,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潜质和动机,带动整体素质的发展。

 

在教学层面,改重视知识的结论为重视结论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直接体验、自我发现知识;改重视严格划一的标准化学习为重视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创新意识;改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为重视实践能力、自能发展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合作、交往,培养自主自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管理层面,改管理的约束为主为激励为主,坚持“管”“理”“情”并重。

 

在教育环境层面:破“不求最大效益,但求最小风险”的保守思想,谋求高规格的学校育人环境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2、创新教育机制,推进自能发展

 

1)创建“人本管理体制”推动管理者自能发展

 

人本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就是运用以人格因素、情感因素为重点,制度因素与之相结合的方式;以精神激励为主体,物质激励相渗透的手段;以主体参与为主渠道,获得体验理解的目的,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发展。

 

2)建立“‘自我实现’——‘管理激励’”互动机制,促进教师自能发展

 

人本主义者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生最高的、终极的目标,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最终的行为方式。作为思想信念,自我实现是对自我的认识和确信;作为行为方式,自我实现就是以自我的自觉性、自主性、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劳动建构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作为终极目标,自我实现就是实现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得到需要的满足。这是教师获得自能发展的重要途径。与之相适应并起推动和保证作用的“管理激励”,是以制度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为基本要素建立的管理机制。制度因素是保证和促进教师自我实现的外部条件。物质因素是肯定、支持和鼓励教师自我实现的必要措施。精神因素指管理者尊重人和关心人的情感和态度、学校的教育观念、价值观念等,这是影响、感染和激发教师自我实现的精神动力。

 

3)建立“‘主体性自我实践’——‘诱导教育’”互动机制,促进学生自能发展

 

“主体性自我实践”就是教育主体以主体性精神和自我的归属,在亲身经历、动手动脑、动心动情的行动中,经过思维内化、情感体验和经验自组的过程获得教育。主体性精神包括自主性、自觉性和能动性,这是教育的先决条件;自我的归属指依据自我的属性,经由自我的行动,以指向自我的实践活动来建构自我、改变自我,这是主体性自我实践的灵魂。这里的实践是承载主体发展自我的生命性实践、教育性实践。

 

与之相适应并起推动和保证作用的“诱导教育”,是教育者促进学生投入主体性自我实践的基本方式。其特征是教育者从教育对象自能发展的属性和目的出发,创设诱导因素,实施诱导手段,促进主体投入自我教育的实践。诱导教育在这里不是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而是体现人本教育哲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意志、教育职能和教育原则。作为观念,就是以“自能发展”为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方式,就是怎样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发展自己的主人;作为原则,就是坚持对象以主体性自我实践实现发展;作为意志,就是以一种力量来保证观念、方式和原则的实施;作为职能,就是以“诱导”为教师的专业本质。

 

3、创新教育文化,优化发展的资源环境

 

教育文化是指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学校特色和教育底蕴,能形成办学的观念和价值,影响学校所有成员的思想和感情的精神财富。教育文化的理论建构包括学校建设、校园环境、教育资源、人文精神,以及思想意识、办学理念、治学态度、学习风格等等要素,是体现学校意义和教育本质的重要方面,因而是促进学校及其办学人自能发展的平台。

 

(五)自能发展的评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