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活动探索》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组成员:李萍  郭玉莲  张月芳
本年度我们课题组研究的重点是:把课题的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以课堂为载体,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探索创新教学的课堂模式,探讨出了各环节设置的最佳模式,为今后实施创新教学作好了准备。下面将这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小结如:
一、具体做法: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
识比较严重。这种现象,制约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创造欲望,更缺乏创造意识与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彻底消除依赖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知识和智慧的阳光均匀地撒向他们,在他们心灵中树立可亲可敬的形象,这样学生会对自己、对老师充满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激情;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的意见对与否,只要他们能发表见解,都要加以鼓励和表扬,及时表扬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引导扶正有错误的意见,补充不完善的意见;在评价学生答问时,教师要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满腔热情、语言自然,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平等、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想创新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是创新的潜在动力。小学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如:为什么老师一下就能判断随意一个数能否被235整除呢?盖房子木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呢?……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求知的欲望。无论儿童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老师都应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见解,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就会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三)、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发展起来。
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事物、探索事物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思维创造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勇于发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和探究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多向思维,促进创造能力的形成。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因受定势思维的影响,不能灵活进行迁移的情形,如果教师能适时的点拨,根据题目有多种解法的情况,启发学生仔细反复思考,适时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学习目的向崇高的境界迈进。
(四)、创设成功的机会,提高创新意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条件,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争取他们成功的能力和成功心理得到高层次的发展,逐步产生自我期望、自我鼓励,有助于学生形成乐学的心态,再加上教师语言鲜明的评价,使学生一直处于情绪高涨的状态,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经过这两个学期的实验,创新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堂气氛活跃了。创新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原来课上只有三、五个同学举手,现在达到百分之百。真正体现了全员参与、共同提高,课堂气氛既民主又热烈。
(二)学生会学了。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思维意识受到限制,创新教育改变了这一被动局面,焕发出学生渴求知识的极大热情,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会学习、能运用,让死知识活起来。
(三)加快了认知节奏。创新教育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把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尽可能地调动起来,这就大大加快了学生的认知节奏,使学生从三苦教学中解放出来。
(四)开阔了知识视野。认知节奏的加快,促使学生跳出了课堂、课本的小圈子,目光辐射到文学、科技、音美、外语等知识领域。学生们的知识拓宽了,兴趣更广了。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活动探索研究

惠农小学   寇红芳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背景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教育发展的期盼。早在20世纪初,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国在2000年修订的新《大纲》中,已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列入教学总要求中。
   
随着新课程的走进,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奇思妙想,大胆质疑有了展示的机会。可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激越表现,或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调控;或疑虑重重——这样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归纳、总结,教学时间能保证吗?错误的猜想,会不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等等。与之相应的问题也出现了,在新的课堂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手、口、脑,让他们大胆说、大胆想,可是他们却不知从何说起,怎样说,怎样想,要么一言不发,沉寂如死水,要么胡猜乱想,偏离主题,主要因为学生还没有具备最基本的创新学习方法,没有形成正确、有效的分析、思考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课堂上,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发展只能束之高搁。创新教育也只能是海市蜃楼,一句空话。
   
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教师首先要掌握开展创新教育的策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和与人合作的技巧,最终实现由想创新到会创新的目的。
   
让学生想创新、有机会创新、学会创新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针对当前教学存在的教师主宰课堂,牵制学生,不敢放手,放手了学生又不会创新的现状,我们选定了创新教学活动探索的研究课题,就是想经过实验研究力争达到使教师会营造创新的课堂氛围,建构合作型、探究型教学模式,教给学生创新的思维方法,使课堂变成开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展现学生个性,迸发智慧火花的课堂,实现教学相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二)提出该课题的依据
     1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总体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教育的主旨就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思维的多样性,以及多样性中的统一性。
    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