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校园信息文化构建研究”成果公报

信息素养的体系结构

  我们将它的体系结构确定为:信息情感意识、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处理能力及信息伦理道德四个方面。

  信息情感意识也称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在信息活动中的感觉、知觉、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

  信息科学知识是指个体了解和掌握的与信息有关的一切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

  信息处理能力是指个体有效利用信息设备、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获取和存储自己所需的信息,对已有信息整理、分类、鉴别、筛选、组织、处理、加工、利用、展示、发布、传播、交流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运用该种能力的一般顺序是:在现实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多种信息源中,有效地检索、储备有关信息;对信息主动鉴别、客观评价、区别对待,批判性地思考;将有用信息内化,修正充实原有思想,创造新思想,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等。在信息处理能力中,个体的创新思考能力是核心能力。

  信息伦理道德是指个体在信息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过程中所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信息伦理道德是把传统道德的一般原则引入网络领域,有助于克服网络时代价值观念混乱、网上道德迷惘等现象。

  在上述构成中,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它们是个统一整体。其中信息观念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伦理道德是信息素养健康发展的保证。

  ⑶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

  在现实信息活动中,信息素养的上述内容可以转化为一些具体要求和标准,以方便个体在信息活动时参照贯彻。我们提出了具有本校特点的 40多条信息素养评价标准。这40多条标准又转化为10个通俗的问题,方便全校师生参照使用:问题是什么? — —焦点;怎样发现? — —寻求信息策略;获得了哪些? — —信息分类;哪些是有用的、重要的? — —信息选择;怎样组合它们? — —信息综合;得出什么结论? — —问题解决;谁想知道 ? — —信息发布和交流;他们怎么说? — —信息活动和成果评价;我已经学到了什么? — —信息和知识更新;我给了他人什么? — —社会责任和价值评价。

  4.构建校园信息文化的实践研究

  ⑴技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