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校园信息文化构建研究”成果公报
根据我们对技术文化的理解,构建校园信息文化的实践研究分为这样几部分:①校园网平台的规划、建设、维护和升级;②网络阅览室和网络教室的建设与完善;③数字化办公室的建设与完善;④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与完善;⑤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与完善; ⑥ 网络服务器和网络工作室的建设与完善。
回顾技术文化的构建过程,我校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逐步升级、循序渐进,实惠、实用、实在,不片面追求高水准,不追求一步到位。每一步资金的投入,每一次技术的升级,每一回技术文化的跃升,目的都是为了给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的整合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我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大优势是:我们拥有自行研制开发、自我更新维护、具有十中特色的校园网。正是在卓有成效的校园网建设提供的技术前提下,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与学校各学科、各部门、各领域的全面整合活动才有了今天的许多成果。
⑵知识文化的构建
知识文化的构建实践也就是“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这部分研究经历了两大发展阶段: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阶段和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认知工具的阶段。
上世纪 90年代中后期,我们将现代信息技术视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工具,并进行了演示工具、交流工具和测试工具的实践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最大的遗憾是:将学生与丰富的现实资源、真实的社会生活隔离开来。
21世纪,我们更新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理念,并进行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认知工具的实践研究。我们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运用于学科教学中,开发信息技术的更多功能,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在运行整合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努力实现教学和学习革命。运行该模式实现教学和学习革命的过程,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网络化的电子备课;网络化的课堂教学;网络化的长期作业;网络化的评价方式。
网络化的电子备课是资源共享、相互启发、彼此激励和个性设计的统一,是教师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的革命。网络化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化的长期作业是生成问题、利用资源、合作探究、真实领悟、深刻理解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