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在前期的研究中,有评价的内容呈现,但比较零散和缺乏体系。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着眼于评价体系的健全,就不同形式的生活化美术活动的评价指标(集体活动、区角活动、小组活动、专用活动室活动、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美术活动)、不同年龄段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要素等内容开展系列的实践研究。从而,形成完整的生活化美术教育课程体系。

()强化园本研训,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优质的教育需要有优秀教师来实现。因此,培养一支专业素养高、教育技能强的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以素养求全,技能求特为目标,有计划的开展教师的培训工作。首先,我们要将前期积累的培训经验汇编成册,借助专家的指导使其成为较规范的理论性成果,然后以此为教师培训教材,对全体教师开展通史性的生活化美术专业培训,使生活化美术教育的理念扎根于每一位教师的头脑中。其次,我们将以项目式培训为主要形式,设立必修项目(根据生活化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设置)和选修项目(从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的角度进行设置),建立学分考核制,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培训体制。最后,定期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专项评比活动(活动设计、教学评优、案例征集、论文评选等),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优化课程成果,形成优质的教育品牌。

教育的发展趋势必定跟随于社会的进步,要想使一项优秀的研究成果永葆生命力,就必须要让成果在实践中予以运用,并且要强调对课程成果的创新实践,以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后期的实践研究中,将倡导教师积极使用现有的课程成果,并鼓励教师要依据现时的教育需求和教育对象,进行选择、补充、调整和创新,使现有的课程成果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得到持续的更新和完善,形成新一轮的课程成果。

惟有秉承传承与发展的科学理念,关注实践的过程,注重过程中的积累和调整,生活化美术教育才有可能被打造成优质的教育品牌。

课题总负责人:陆爱萍

课题执笔:第一执笔人——陆爱萍,第二执笔人——任妹

课题组成员:薛莉莉、张奕、陈杰秀、薛莲、王艳、蔡慧芬、尤晓庆

 

附参考文献

1、孔起英著,《幼儿园美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月第一版

2、罗恩菲尔德著,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3、朱家雄、林琳、吕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月第一版

4、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编,《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7月第一版

5、朱家雄著,《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月第一版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