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二)探索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形式,营造有利于幼儿自主表现的氛围。

 

1、积极开展集体性的幼儿美术教育

集体性的美术教育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通过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美术集体教育活动,引领幼儿感受多种美术表现方式的魅力,提高其粗浅的艺术启蒙素养,促进其审美情趣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

集体性美术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此类活动中,我们十分重视教材的选择,努力从幼儿的生活和需要中选择美术教育内容,力图体现内容的生活化。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不能依赖和照搬已有的教材,要充分挖掘幼儿的生活经验,对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与二度创造,不断丰富和拓展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活动内容。

1)开展贴合幼儿生活经验的美术活动

圣诞节刚过,元旦即将来临,孩子们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中,节日成了孩子们热门的话题。于是老师们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组织了迎新年——新年帽的系列活动:小班的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新年帽的扇形纸张,引导幼儿运用印章、棉签点彩、卡通贴纸的形式来装扮新年帽,让家长帮助幼儿将新年帽围起来带在头上;中班的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大小、颜色都不同的扇形纸,引导幼儿运用水粉、蜡笔、即时贴、生活中的种子自然物等来有规律地装饰新年帽,也让家长来帮助孩子们最后卷起来变成新年帽;大班的老师则为孩子们准备了几份大小、颜色不同的方形纸张和制作新年帽所需要的步骤图,让幼儿通过对步骤图的观察自己裁剪出扇形纸张,并运用教师提供的水粉、蜡笔、线描笔、毛线、彩带、牙签等生活用品来装扮,有的家长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将毛线钩成花朵、树叶等形状,将彩带折、绕成装饰礼花,为孩子的装扮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装扮创意,最后戴新年帽的过程也成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帽子的纸张由幼儿自己裁剪,有的幼儿将纸张剪得太小,无法戴在头上。经过多次的试戴失败后,他们在材料中发现了丝带、橡皮筋。于是有的用丝带将帽子扎在头顶上,有的用橡皮筋将帽子固定在头上,孩子们体验到了自由装扮的快乐。

新年帽系列活动的设计、材料的提供不仅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目标与要求,更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生活化材料不同的运用程度,同时也体现了家长在不同阶段的作用,让家长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体验家长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作用。这样的活动打破了以往美术活动中单调的一张纸、一支画笔的传统模式,让幼儿的美术活动与生活体验、兴趣紧密相连,更体现了幼儿的美术活动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理念。

2)运用易于幼儿理解的生活化语言

  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会将传统的美术专业术语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转化成易于幼儿理解的生活化语言来指导幼儿的美术活动,让幼儿的活动更能全面地体现生活化。如有规律地装饰,教师会用让图形宝宝来排队的生活化语言引导幼儿理解。再如在描绘小树的绘画过程时,老师会用生活化的语言赋予一定的故事情景:  地上挖个坑;  种上一棵小树;  小树慢慢长大;    小树长出了树叉;       太阳照着小树,小雨滴给小树喝水,小树慢慢长大,长出了茂密的树叶,变成一棵大树。

在《悄悄话》中,教师引导幼儿画正面坐的人两腿并拢“m”的表现方法时,用膝盖弯弯的,小腿直直往下画来引导,教师让幼儿用手摸摸自己坐着的腿来体验一下。这时有一个幼儿说:这两条腿有点像麦当劳的‘M’”。教师一听,马上调整说:哟,真的嘛,真的像是麦当劳腿。你们来摸摸自己的腿,坐着的时候有没有变成麦当劳腿呢?由于教师及时抓住了幼儿现场表现出来的生活经验,将美术技能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有效的发挥了生活化语言在美术活动中以经验为载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2、努力实施渗透性的幼儿美术教育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