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1、积极开展集体性的幼儿美术教育
集体性的美术教育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通过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美术集体教育活动,引领幼儿感受多种美术表现方式的魅力,提高其粗浅的艺术启蒙素养,促进其审美情趣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
集体性美术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此类活动中,我们十分重视教材的选择,努力从幼儿的生活和需要中选择美术教育内容,力图体现内容的生活化。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不能依赖和照搬已有的教材,要充分挖掘幼儿的生活经验,对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与二度创造,不断丰富和拓展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活动内容。
1)开展贴合幼儿生活经验的美术活动
圣诞节刚过,元旦即将来临,孩子们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中,节日成了孩子们热门的话题。
新年帽系列活动的设计、材料的提供不仅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目标与要求,更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生活化材料不同的运用程度,同时也体现了家长在不同阶段的作用,让家长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体验家长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作用。这样的活动打破了以往美术活动中单调的一张纸、一支画笔的传统模式,让幼儿的美术活动与生活体验、兴趣紧密相连,更体现了幼儿的美术活动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理念。
2)运用易于幼儿理解的生活化语言
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会将传统的美术专业术语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转化成易于幼儿理解的生活化语言来指导幼儿的美术活动,让幼儿的活动更能全面地体现生活化。如“有规律地装饰”,教师会用“让图形宝宝来排队”的生活化语言引导幼儿理解。再如在描绘小树的绘画过程时,老师会用生活化的语言赋予一定的故事情景:“ ”地上挖个坑;“ ”种上一棵小树;“ ”小树慢慢长大;“ ”小树长出了树叉;“ ”太阳照着小树,小雨滴给小树喝水,小树慢慢长大,长出了茂密的树叶,变成一棵大树。
在《悄悄话》中,教师引导幼儿画正面坐的人两腿并拢“m”的表现方法时,用“膝盖弯弯的,小腿直直往下画”来引导,教师让幼儿用手摸摸自己坐着的腿来体验一下。这时有一个幼儿说:“这两条腿有点像麦当劳的‘M’”。教师一听,马上调整说:“哟,真的嘛,真的像是麦当劳腿。你们来摸摸自己的腿,坐着的时候有没有变成麦当劳腿呢?”由于教师及时抓住了幼儿现场表现出来的生活经验,将美术技能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有效的发挥了生活化语言在美术活动中“以经验为载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2、努力实施渗透性的幼儿美术教育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农村幼儿园美术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
- 下一篇:多媒体与幼儿美术教学的整合与实践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