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5、课程改革的理想方向

近两年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所产生的深刻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一场着眼于幼儿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

1)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课程要面向幼儿、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要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经验获得的规律,促进幼儿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就是在面向幼儿、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贴进幼儿生活经验,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美术创作教育。它通过生活化的内容、形式、材料,让幼儿来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生活中的材料来为自己的生活创造美。

2)      新一轮课程的核心培养目标定位在以幼儿发展为本,培养幼儿终生学习能力上。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能力和态度的培养。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本着让幼儿发现、让幼儿创作的宗旨,将幼儿被动式的模仿和学习成为自主的发现和探索,从而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的意识,习得自我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      新一轮课程改革克服了书本中心教师中心两种倾向。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将不再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那些有利于幼儿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和发展的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在新的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将会逐渐占据主要地位。

二、研究方法

2.1 取样方法:整体取样,以幼儿园小、中、大班共9个班36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文献法: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对国内外幼儿美术教育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的收集和学习研究,为课题的开展寻找理论依据;课题研究过程中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与幼儿美术教育有关理论,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便于更好地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的研究。

调查法:在课题研究的初期,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分别对教师、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目标、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为课题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实践工作中尝试、研究、反思、总结、创新。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开发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内容,构建美术技能与幼儿经验紧密结合的载体。

《幼儿园教育纲要》充分强调了注重生活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强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强调各领域的教育与幼儿生活的联系;强调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教育内容;强调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关注幼儿及幼儿周围的生活是当今幼儿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而我们所研究的生活化美术教育就是体现了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生活的紧密关联。

 

生活化美术活动是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经验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绘画和创造美的经验,习得必要的美术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因此,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内容必须是幼儿熟悉的,也是能够引发幼儿兴趣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