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1、废旧材料巧创意

我们在幼儿园中开辟了“美术创意室”为幼儿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提供空间。然后我们发动幼儿与家长一起来收集生活中各种常见物品,如盒子、酸奶瓶等废旧物品,豆类、稻草、麦秆等自然物,为创意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库。在专用活动室时间里,引导幼儿与同伴自主选择各种材料,进行各具特色的创意制作。比如:我们在美术创意室内摆放了大量的大小不同、形态各异、材质多样的纸盒。因为有了丰富的材料为基础,孩子们的制作各显特色。有的用大纸箱作出了“地铁一号线”、有的用中型的纸盒合作连成了一条金灿灿的“中国龙”、有的用小的纸盒制作了运动小火车、松江方塔、七彩小屋、新年树等。也有一些爱美的妹妹朋友们用各色马夹袋作出了供翩翩起舞的表演服……

运用废旧材料开展创意制作活动,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的习惯,形成了节约资源的意识。

 

2、自然材料巧运用

材料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而运用特殊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浓烈的创作兴趣。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果壳,蛋壳,树叶,种子,石块,稻草等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比如秋天到了,在主题性的美术区域活动中,我们提供的瓜果蔬菜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激发了他们多种的自主创作:运用萝卜、土豆、黄瓜等装饰成了各种小动物,既有趣,又可以布置活动室;各种瓜果蔬菜做拼盘,一盘盘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运用瓜果蔬菜的横截面作画,当印章,构思奇特,趣味盎然。

 

四、研究效果与分析

(一)“生活化美术教育”的研究,推进了构建园本课程的进程。

在二期课改中,幼儿园就有将“共同性课程”进行园本化实施的任务,也就是要求我们要充分考虑幼儿园自身的特点以及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研究的“生活化美术教育”,即是根据我园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所进行的课程选择、课程生成、课程重组的相关研究与管理过程,使课程更加适合本园的教育对象,与本园是区创美术特色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儿发展的需求是紧密结合的。

 

在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以小班、中班、大班的年龄段为标准、以主题为线索,将过程中所开发的生活化美术教育课程内容汇编成系列园本教参集。既体现了课题成果的实践运用价值,更实现了研究成果的与时俱进,使我们的研究在过程中得到持续的优化。同时,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情况,出台了生活化美术教育特色方案,使我园美术教育特色课程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因此,“生活化美术教育”的研究,有效的推进了我园构建园本课程的进程。

(二)“生活化美术教育”的实践,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得到有效的落实。

“生活化美术教育”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幼儿的独特性和权利,尊重幼儿不同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它强调“以幼儿发展为本”,更多地注重每个幼儿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成长特点。将“传统的美术教育”与“生活化美术教育”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两者的不同价值取向。

 传统的美术教育

 生活化美术教育

目标

 侧重技能的训练,兼顾幼儿的情感培养。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