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

二、情境创设的呈现

第一步:巧设情境,激情引趣

从方法论看,情境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幼儿主观意识的作用进行的。而世界正是通过形象进入幼儿的意识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外界环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幼儿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幼儿的认知心理,而且促使幼儿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幼儿本身的自我运动。

在多个音乐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幼儿的思维创造性得到发展。在大班创造性律动活动《小雨和花》中,教师通过故事情境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引导幼儿用下雨、浇花和小雨、花共舞表现音乐。在大班创造性律动活动《单簧管波尔卡》中,教师利用幼儿对故事的已有经验,通过表演体会的情境丰富幼儿动作经验的创造性思维。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原有经验,从幼儿的表现中发现幼儿非常乐意参与活动。

 

第二步:以境激学,探究体验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情境教学,往往是让学习者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因此,情境教学可以获得比传统教学明显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在大班创造性律动活动《小雨和花》中:教师就试图通过情境化的语言,让幼儿身临其境去感受、体验、探索、创造。

1.探索身体某个部位的动作

教师:如果用小手当小雨点,那么小手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表示在小雨呢?

幼儿表现:一名幼儿在胸前做转手腕的动作。

教师:原来手腕可以转动表示在下雨,那小手还可以怎么样动?

幼儿表现:有的幼儿做摇动,有的幼儿做晃动抖动、有的幼儿做转动。

教师:哦,小雨点真有意思,一边下一边在跳舞呢。

2. 方位探索

T:(教师反馈)刚才,我看见他是在胸前下雨的,还可以在哪里下雨呢?

幼儿表现:大部分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做了在前、上、后、两旁……不同方位的手腕转动动作。

教师:哦,原来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到处都有小雨点呀!

 

第三步:以境激情,表达表现

以大班创造性律动《单簧管波尔卡》为例,来谈谈教师如何以境激情,让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

活动实录:

环节一:分析音乐

幼儿曾经听过一次《单簧管波尔卡》,这次教师利用图谱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结构。老师展示图谱,图谱以花朵和叶子代表乐句乐段的划分,边指图边倾听音乐。之后,请一名幼儿上来指图,全体再次倾听。

环节二:动作探索

刚才老师带领指图时,指到花时就用指挥棒在图上不断划圈,给幼儿一种旋转的暗示。这个环节,老师要求幼儿做旋转的花,想想旋转动作可以怎么做。幼儿有的以手肘为圆心转手臂,单手或双手,双手同方向或对称;有的两手手掌根相靠为圆心,手掌成开花状旋转;有的两手掌相对,手腕转动;有的两手翻滚。老师给幼儿更多空间:“如果你想用身体旋转,可以到中间空地来。”有的幼儿站起来自转,同时手掌相对手腕转动;有的站起来,以肩为圆心转动整个手臂;有的单脚跳自转;老师示范了腰胯部旋转,立即有孩子旋转头。

老师:你们表演得真好,我看到有的转头的,还可以转身体的哪些部位?(让幼儿用语言描述)

浩成:我单脚跳着转的(自转)。

友友:还可以转脚。(坐在椅子上,抬双腿同方向转)

小贝:我头可以转。(示范)

家玉:转肚子。(坐在椅子上,胸和肚子往前挺,然后往后弓背,其实是整个上半身从侧面看好似在转)

天仪:还可以转肩膀。(示范)

老师:噢,转肩膀,这个我们都没想到,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全体练习转肩膀,先轮流转单肩,然后双肩一起转)

一伟:还可以像开火车一样(手握拳,手肘弯曲成90度,两手在身体两侧,整个手臂就想火车轮上的钢条一般运动。这个动作是幼儿在练习肩部转动时生成的)

老师:我看到有的小朋友转手的时候是同方向转的,有的是对称转的(示范)。脚也可以这样。(有的幼儿脚开始练习同一方向转动,和对称转动。)

老师:你们平时想到什么东西是转动的呢?用你的动作把它转的样子表现出来。

欣童:电风扇。(单手上举伸直手臂,手掌划圈)

友友:风车。(以手肘为圆心双手同方向转)

仪仪:旋转咖啡杯。(左右手指弯曲各做半圆状,合在一起成一个圆,手臂转使这个圆旋转)

浩成:吃饭的时候圆桌上的大桌盘也转起来的。

家玉:溜溜球。

友友:足球。

老师:用动作怎么做?

友友手臂转圈,想表现足球转着行进的样子,于是手臂边转边向前,划出了螺旋线。

小童:圆形的。

老师:你都总结出来了,所有圆形的东西都可以转起来。(有的孩子指移动黑板下的轮子)对了,黑板轮子,还有车轮子,都可以转。

宝仪:还有跳绳。

老师:噢,跳绳的时候绳子在转。

环节三:故事表演

老师:请你们看图,编一个故事,先怎样,后怎样,再怎样。故事跟音乐是相匹配的。

最后选择了一个幼儿的故事来表演:喜羊羊骑车去上学,过了四座小桥(这里是四个乐句),到学校发现懒羊羊被灰太狼抓走了,喜羊羊又骑车翻过四座山去救懒羊羊,救到了他们俩就骑着车回学校了。

第一次幼儿表演,坐在椅子上,音乐在骑自行车这段,都是用手的转动来表示骑车,过小河用手来回左右划,爬山用手一下一下向上。老师启发:“刚才做了这么多转的动作,都可以用进去。爬山山是很高的,要爬得高高的(提示高低层次)。”第二次表演,骑自行车时,有两个小朋友手拉手你来我往式地转动,爬山时小手在对方身上爬;有的小朋友过小桥、爬山时,把另一个小朋友当做桥和山,手在他人身上移动;还有的小朋友跪在地上表演;有的骑车这段围着椅子边在大范围转圈。

这节音乐活动牵涉了图谱、音乐、故事(语言)、动作四个符号体系的相互转换。通过图画再现的情境,自己创编的故事情境,使得幼儿能够按照数学结构更加理性地来进行思维的创造。

 

三、我们的发现

(一)形象的故事情境会促进幼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里进行的,这就需要创设教学情境。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幼儿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调动幼儿大脑皮层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