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设计与儿童个性化发展
④认知方式的匹配策略
教师在备课、上课时,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选择有利于发挥其长处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合理组织和安排学习内容和课型结构,力求使教师的授课内容、问题设计及启发、课堂安排、授课方式等与学生的认知方式匹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⑵补短失配策略
所谓失配策略,就是针对学生的短处或劣势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获得相对全面的发展,避免畸形发展。
①学习风格方面的失配策略
场独立型学生由于不轻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经过认真思考而认为正确的答案,而场依存型学生则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自己熟悉、喜爱的人的影响。课堂上,老师笼统地问“是不是”、“对不对”,很容易使场依存型学生失去进一步思考问题和掌握方法的机会。因此,对场依存型学生就要适时适当地改变教学策略:第一,在场独立型学生陈述个人见解时,要求场依存型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使他们能够较为具体地了解那些值得学习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二,有意创设多种认知情景,如在处理选择题、阅读理解题时,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去理解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的差异,通过比较,了解内部标准与外部指标的不一致性,逐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第三,通过组织场依存型学生的小组讨论,逐步培养其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和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小组讨论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搭配,避免同种类型的学生过于集中;二是充分考虑场依存型学生易受外界影响的特性,强化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辩难。
②学习能力方面的失配策略
学习动机与学生学习有着密切关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学习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常常消极地对待学习,注意力容易转移,不够集中。因此,教师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加强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评价,积极帮助各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使他们获得奖励和肯定的机会。另外, 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是不同的。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需要有耐心、同情心的老师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帮助时,要采取个别化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行为的诊断者,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采取“发展积极归因倾向”策略也是一条途径,归因倾向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人格特征,主要通过学生的成就动机,学生对待学习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归因有两种倾向,一种为内部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济源市中小学校长专项研究课题指南
-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的学校管理”探索性研究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