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设计与儿童个性化发展
③认知方式的失配策略
有意识的失配策略一开始实施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表现为学习速度慢,学得少,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内容,但由于它是针对学生的欠缺进行设计的,有助于弥补学生因认知方式差异而产生的欠缺,有利于心理机能和学业能力的均衡发展,另外,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千变万化,也要求学生均衡发展,学会采用不同的认知方式。
教学过程的有意识失配与无意识失配是有根本区别的。有意识失配是明知其短而补之,有明确的弥补目标,有具体的弥补措施;无意识失配则缺乏对学生认知方式的辩识,不知道何为长处何为短处,更谈不上弥补的目标的和方法。
⑶ 发展个性策略
①针对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采取教学策略
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年龄小的学生喜欢富有同情心、支持自己的教师,他们希望老师处理问题公平、公正,教学内容新颖有趣;高年级的学生则喜欢学科知识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他们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在根据自己对教学的理解,而不是情感因素。因此对年龄偏小的学生应偏重于选择能引起师生认同的和情感共鸣的教学策略。
学生对地位和需要的意识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好评,但这种意识还不是很强烈。大些的学生就很明显地意识到对地位和权威的需要,表现为从内心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尤其是别人对自己智力活动成果的赞扬。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②针对学生注意力保持特点采取教学策略
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通常年龄较小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年龄较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为 15分钟左右,中学生则可达到30分钟左右。因此,适当地变换教学方法,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等,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或因教得不当而产生厌学情绪。
③针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采取教学策略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所处环境以及认知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认知结构是学生在一个时期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知的总和。因此,调整认知结构,学习新的经验和方法,有组织、有指导地进行教学,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恰当运用认知策略,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作为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采取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办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认知能力。
④综合考虑学生的客观差异采取教学策略
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的多样性,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学习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方法的多样与灵活。学校的指导思想、教学体制、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考试制度等方方面面,都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为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提供全新的发展空间。
个性化学习策略的运用,有效地促进了儿童的个性化学习,并促进了儿童的个性化发展。
2、儿童文化的培育
儿童文化在我们的校园中总是客观存在的,它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校园中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儿童文化,甚至可以说校园里的一切文化都是儿童文化或于儿童文化密不可分,儿童的个性化学习与儿童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努力培育一种舒展的、智慧的、多样的儿童文化,对儿童的个性化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济源市中小学校长专项研究课题指南
-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的学校管理”探索性研究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